机械类(含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工业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介绍
日期: 2019-06-14 信息来源: 机械工程学院 点击数: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1.专业概况

本专业是教育部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湖北省高等学校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项目试点专业和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   

本专业现有全日制本科生1000余人,专业教师56人,其中教授10人,副教授18人、高级工程师1人,博士15人、硕士25人,另聘有企业兼职教授11人,其中含湖北省产业教授1人,现拥有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团队和优秀中青年创新团队各1个。   

本专业的实验实训主要依托机械设计制造、材料科学与工程、汽车工程、电工电子、计算机等5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物理实验校级示范中心;并以汽车及其制造装备为载体,先后建立了2个院士专家工作站、2个校企共建研发中心、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个省级实践教学基地以及40余个校外实习基地。将工程实际应用能力培养贯穿学习的全过程,培养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工程技术基础的专门应用型人才。   

近年来,本专业学生毕业率在98%以上,获学位率在91%以上,毕业生整体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专业注重学生国际化视野培养,与德国乌尔蒙工学院等高校建立了良好合作关系。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国际国内创新创业设计大赛。近三年来,参与竞赛获奖人数达400余人次,其中国家级奖项80余项,省部级奖项50余项。毕业生因专业功底扎实、实践能力突出、创新意识明显、综合素质高,在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长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等知名汽车企业中建立起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品牌,成为培养汽车生产制造的工程师基地。   

2.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面向机械、汽车及相关行业,具备机械设计制造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工程实践能力,具有良好的社会责任感、职业道德和综合素养,能在机械和汽车制造领域从事设计、开发、试验、制造以及项目管理等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预期五年以上的毕业生:   

目标1:能够综合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机械设计制造专业知识,对机械和汽车制造领域复杂工程问题进行文献研究和技术分析,并提出有效解决方案。

目标2:能够在机械和汽车制造领域利用现代技术手段从事产品设计、工艺规划、工装设计、试验研究、生产管理以及新技术、新工艺和新产品研发等相关工作。

目标3:具有良好的人文和社会科学素养,具备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熟悉机械和汽车行业相关的政策、法规和标准,在工程实践中能综合考虑经济、环境、法律、安全、健康和伦理等影响因素。

目标4:具有较好的跨文化交流与合作能力,能在跨领域的团队中发挥作用并具备担任负责人的能力。

目标5: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能够通过不断学习适应社会和行业变化,实现职业发展。

3.毕业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机械设计制造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接受人文素养、工程素质的基本培养和现代机械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备在本专业领域从事产品设计、工艺规划、工装设计、试验研究和项目管理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3.1工程知识:掌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所需的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并能用于解决机械产品和汽车零部件复杂设计制造工程问题。

3.2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机械产品和汽车零部件复杂设计制造工程问题,获得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3.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针对机械产品和汽车零部件复杂设计制造工程问题,能够综合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及环境等因素设计解决方案,完成满足特定需求的零部件、工艺流程、工装夹具及机电液系统等相关设计工作,并能体现创新意识。

3.4研究: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机械产品和汽车零部件复杂设计制造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实验设计与实施、数据处理分析与解释,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3.5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选择、开发和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对机械产品和汽车零部件复杂设计制造工程问题进行模拟、分析与预测,并能理解其局限性。

3.6工程与社会:针对专业工程实践与机械产品和汽车零部件复杂设计制造问题的解决方案,能够结合工程背景合理分析与评价其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等方面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3.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评价机械产品和汽车零部件复杂设计制造问题的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并能用于方案改进。

3.8职业规范: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和敬业奉献意识,能够在机械设计制造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相应的责任。

3.9个人和团队:能够在多学科背景的团队中独立完成本职工作,发挥团队成员作用并具备担任负责人的能力。

3.10沟通:针对机械产品与汽车零部件复杂设计制造工程问题,能够通过设计图样、撰写报告与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等方式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了解本专业领域的国内外发展趋势,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3.11项目管理:理解并掌握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能够在多学科实践中进行过程管理、成本分析及决策。

3.12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与能力,能够通过不断学习实现自身发展、适应社会变化。

4.培养特色

本专业以汽车制造行业为依托,以校企共建的国家级、省部级实习基地为支撑,以汽车及其关键零部件为对象,将理论学习、工程实践与课外科技创新活动深度融合,工程实践能力培养贯穿于学习的全过程,强化学生工程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   

5.核心课程

理论力学A、材料力学B、机械制图1-2、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机械工程控制基础、工程测试与信号处理、单片机与工业PC机技术、液压与气压传动A、机电传动控制、数控技术及应用、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机械制造装备设计、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   

工业工程

1.专业概况

本专业于2002年正式开办本科,经历了按理科和文科分别招生及按理科招生2个发展阶段,逐渐形成了以机械学科为依托、管理学科为支撑的办学模式,2014年获批湖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培养计划、2016年获批湖北省荆楚卓越工程师协同育人计划,是湖北省唯一具有工业工程师认证培训资格的单位;目前在校学生规模约360人,专、兼职教师38人,专职教师中博士比例达到45%,高级职称比例达到60%,双师型教师的比例达到50%;设有IE仿真实验室、生产计划与物流实验室、人机工程实验室等,专用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生均8100元,并在东风汽车公司相关单位建立了国家级、省级实习实训基地,保障了学生的就学条件;在校生参加国家各类竞赛获奖每年不低于40人次,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95%以上,最高达到100%,每年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2.培养目标

培养具备工业工程专业所必需的工程管理的基础理论,掌握机械制造与系统管理等方面专业知识,具备较强工程实践能力,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创新意识和国际视野,能从事生产与运营工作的应用型专门人才。本科毕业五年后,能在工业工程及其相关领域胜任管理、咨询、设计、制造等岗位工作,成为相关专业技术骨干。   

2.1掌握本专业必需的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具备必需的工程制图、计算机计算与分析、实验和工艺制定等技能以及运用现代工具分析、研究、解决生产与运营系统的专业问题的能力;

2.2掌握较强的管理学科专业知识,能以团队观念和协作意识实施项目的开发,具备对生产与运营系统的咨询与管理能力;

2.3具备较强的通识教育水平、社会责任感、良好的综合素养和职业规范;

2.4能够综合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经济、环境及文化等因素的前提下解决生产及运营相关领域的工程问题;

2.5具有较强的工程创新意识,并能够通过不断学习来拓展自己知识与能力,有较好的国际化视野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3.毕业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管理学、系统工程与运筹学、机械工程技术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现代工业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有在生产系统从事规划、设计、评价、创新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通过本方案的培养,学生应获得如下知识和能力:   

3.1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应用于解决生产运营系统中设计、工艺管理等问题。

3.2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业工程学科的基本原理,并通过文献检索,对生产与运营领域复杂工程问题进行识别、表达和分析研究,以获得有效结论。

3.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针对生产与运营中的复杂问题,制定生产与运营系统的多种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生产系统、运营系统,并在设计系统的不同阶段,具备应用新方法、新技术的能力,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行业标准约束。

3.4研究:对于生产与运营系统,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数据统计分析与解释,并通过信息综合获得合理有效的结论。

3.5使用现代工具:针对特定的生产与运营系统,能够使用有效的方法和现代工具进行系统描述和建模、仿真及理论分析,借助恰当的技术、资源和信息工具,通过所学程序设计技能和相关专业分析平台对生产与运营问题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价,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3.6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工业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生产与运营系统的设计方案、性能和运行过程对社会进步、人类健康、公共安全、法律法规以及文化传承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3.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生产与运营系统相关的设计、研究与开发、生产制造中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原理方法和法津法规,能正确认识并客观评价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3.8职业规范:具有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工业工程技术人员的职业道德并能履行相应的责任。

3.9个人和团队:能够在工程与管理等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或者负责人的角色。

3.10沟通:能够就生产与运营等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等,并具备较好的专业外语能力,能够进行跨文化背景下的学习,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

3.11项目管理:理解并掌握工业工程基本原理和经济决策方法,能够应用在生产与运营问题的项目管理中。

3.12终身学习:对终身学习有正确的认识,具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4.培养特色

围绕汽车产业链,与东风汽车公司等企业联合建立了国家级、省级及校级实践基地,通过开展合作教育、专题讲座、共同培养等多种途径,以企业实际项目和案例为导向开展东风公司生产方式(DCPW)的实践教育;以学生科技学会、社团为平台,以“IE亮剑”等竞赛活动为抓手开展课外科技创新实践活动,将实践能力与职业能力的培养贯穿于学习的全过程。   

5.核心课程

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系统工程与运筹学、基础工业工程、管理信息系统、人机工程学、生产计划与控制、物流分析与设施规划、质量管理与可靠性工程、精益生产、价值工程学、标准化工程。   

测控技术与仪器

1.专业概况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是1998年教育部新颁布的专业,是将国内原有的精密仪器、检测技术与仪器、几何量测量、光学计量、电子仪器与测量、测控技术与仪器仪表等11个相近专业合并形成“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属于仪器类专业,隶属于“仪器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 以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为基础,研究物质世界中信息获取、处理、传输和利用的理论、方法和实现途径,用物理、化学或生物的方法,获取被测对象的状态、属性及变化信息,并将其转换处理成易于表达和利用的形式。本专业涉及物理学、材料学、机械学、电学、光学、计算机、自动控制和通信等多学科知识,多学科交叉和技术集成特点明显。2012年10月,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精密测量技术——湖北省优秀中青年科技创新团队”获批,开始筹划创办我校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2014年12月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获批招生,2015年9月开始招收本科生。   

本专业现有全日制本科生240余人,专业教师13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6人,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6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海外学者特聘教授1人,拥有“精密测量技术”湖北省优秀中青年科技创新团队1个。   

本专业现有实验室6间,包括传感器与测试技术实验室、汽车传感器实验室、精密测量与精密仪器实验室、精密测量综合实验室、三坐标测量和光学实验室等。实验场地面积500多平米,实验设备原值近500万元。本专业建立了以十堰和襄阳为主,武汉、成都和上海等为辅的多处实习基地,满足学生实习要求。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是以汽车产业和装备制造业为依托,培养具有几何量检测为特色的应用型人才,满足零件加工质量检测、装配质量检测、汽车整车测试等行业对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人材的需求。学生毕业后可到国家质检部门、企业质检中心和仪器生产企业等从事检测仪器设计、制造和质量检测等工作。   

2.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国家及地方经济建设和行业发展需求,具备自然科学基础知识、人文社会科学素养、质量工程意识和英语综合能力,掌握测控技术与仪器及相关领域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和技术,能够在测控技术与仪器、几何量检测、汽车工程测试及相关领域事工程设计、技术开发和质量管理工作的应用型技术人才。毕业五年后能达到以下目标:   

目标1: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知识和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知识进行精密仪器、测控系统和智能仪器仪表等方面的研究、设计与开发工作;

目标2: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和工程职业道德;

目标3:具有良好的沟通和交流技能,能够领导一个团队解决测控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

目标4:能够综合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经济、环境及文化等因素的前提下解决测控技术相关领域的工程问题;

目标5:具备终身学习能力,能够提升和拓展自己的知识和能力。

3.毕业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机、电、光、计算机、控制和测量等方面的专业基础知识,在测控技术与仪器学科方向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运用能力。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素质和能力:   

3.1工程知识:能够运用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及专业知识解决精密仪器、测控系统复杂工程问题,具有系统的工程实践学习经历。

3.2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并通过文献检索研究,对仪器仪表领域复杂工程问题进行识别、表达和分析,以获得有效结论。

3.3设计解决方案:能够针对仪器仪表的复杂问题,提出光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多个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系统和单元(部件),并能够在设计的不同阶段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行业标准约束。

3.4科学研究: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精密仪器、智能仪表、光电测试系统和计算机测控系统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统计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获得合理有效的结论。

3.5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仪器仪表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工具,通过所学程序设计技能和相关专业仿真分析平台对复杂工程问题进行分析、预测和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3.6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仪器仪表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仪器设计方案对社会进步、人类健康、公共安全、法律法规和文化传承等方面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3.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了解测控技术与仪器领域生产、设计、研究与开发中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原理方法和法津法规,能正确认识并客观评价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3.8职业规范:具有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和较强的社会责任感,能够在仪器仪表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自己的责任。

3.9个人和团队:能够在机械、电子、光学和计算机等多学科背景下的仪器团队中有效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3.10沟通交流:能够就仪器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等。并具备较好的仪器相关专业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能够进行跨文化背景下的学习,扩展国际视野。

3.11项目管理:理解并掌握仪器仪表工程管理基本原理和经济决策方法,能够应用在机械、电子、光学、测量和控制等多学科环境项目管理中。

3.12终身学习:对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有正确的认识,具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4.培养特色

本专业以汽车产业和装备制造业为依托,培养具有几何量检测为特色的测控人才。针对加工质量检测、装配质量检测、汽车整车测试等行业对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人材的需求,在机械制造、检测技术、传感技术、控制技术、工程光学及误差理论等学科和专业课程上,实现“机、光、电、计算机技术与测控技术”相结合。强化学生工程意识、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机床装备企业、汽车制造企业和汽车仪表企业深度合作,通过工程实训班培养学生的工程素质和工程能力,为企事业单位输送专业化几何量技术骨干人才和实操性质量管理人才。   

5.核心课程

机械制图B、计算绘图与三维造型设计、电工技术、电子技术、互换性与测量、精密机械设计、控制工程基础、仪器制造工艺学、虚拟仪器设计、精密测量技术、坐标测量技术、工程光学、精密仪器设计、传感器原理及检测技术、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信号与系统B、测控电路。   

地址:湖北省十堰市张湾区车城西路167号 邮编:442002 电话:0719-8512719 教务邮箱:qyjwc1@163.com 版权所有: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教务处